
教育援疆,不止于课堂之上的知识传递,更在于扎根乡土的精准帮扶。作为陕西职业教育援疆的重要实践,学院始终以“技能赋能边疆发展,温情筑牢团结根基”为使命,与新疆泽普县高级技工学校携手,以《专业教学服务委托协议》为纽带,开启精准帮扶新征程。近日,学院委派工业自动化系教师袁红旗、王军赴泽普开展为期两月的教学帮扶。本次帮扶聚焦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需求,从课程教学、实训室建设到师资培训全方位发力。袁红旗、王军两位教师承担《工业自动化设备安装与调试》课程教学,累计培训当地师生100余人次,协助完成12台套实训设备调试,为泽普技工教育注入专业动能。

“教育帮扶既要授人以渔,更要解其后顾之忧。”老师们深知边疆学子求学不易,11月中旬,在当地教师刘贵东的陪同下,两位老师驱车跨越30公里,前往家住泽普县古勒巴格乡的学生家中家访。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,以真心传递温暖,这场跨越山海的探访,正是将课堂教学成果转化为家庭美好希望的生动实践,让技能援疆的种子在天山南麓落地生根。家访中,老师们送上学院水果、牛奶等慰问品,围坐在炕头与学生母亲促膝长谈,细致询问学生的饮食起居、学习困惑,逐一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:“孩子在实训课上特别刻苦,操作技能进步很快”当得知家长因担心生活压力问题操心孩子在校学习时,袁红旗老师当即表示:“请家长一定不要有心理负担,孩子放到学校,就是我们的孩子,我们会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对待他们。”王军老师则叮嘱学生:“有技术就有底气,好好掌握这门手艺,将来一定能改善家庭生活。”学生母亲紧紧握着老师的手,眼眶泛红地说:“谢谢你们从陕西赶来关心孩子,你们的到来给我们的家带来了温暖!
返程途中,夕阳为昆仑山雪线镀上金边,恰如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情谊愈发深厚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”,这正是学院援疆工作的根本遵循。此次帮扶中,学院不仅注重技能传授,更着力搭建情感桥梁,通过精准家访摸清学生实际困难,建立“一人一档”帮扶台账,形成“课堂教学+课后辅导+家庭关爱”的闭环育人模式。未来,学院将固化“接力支教+精准家访+校企共育”长效机制,持续选派骨干师资赴疆帮扶,通过共享优质课程资源,组织两地师生开展交流活动。从课堂实训到田间家访,从技能传授到温情守护,学院正以实际行动践行职教援疆使命,继续书写“技能援疆”新篇章,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绚烂绽放,为边疆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技能动能。
供稿:田超慧
编辑:刘婷
校审:杨敏
主编:韩瑞婷